
最近兩年國內品牌茶企的專賣店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客觀而言與經濟疲軟、競爭加劇、成本上升不無關系。但最根本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專賣模式已時過景遷,難以滿足消費者趨向多元化的需求以及更好的消費體驗要求。
歷史的實踐證明:當企業的商業模式一旦難以滿足消費群體的需求,企業就必須根據消費群體的需求創新與之相匹配的商業模式,否則就會被消費者拋棄被市場淘汰,而消費群體的需求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升而逐步變化。以筆者早期從事過的鞋服為例:上世紀80年底末至90年代,由于國人的生活水平還處于溫飽階段的時候,那時的鞋服基本上以批發的模式銷售,因為可以滿足國人的溫飽需求以及符合當時消費者經濟實惠的消費理念。到了上世紀90年底末,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的消費群體生活水平已經由溫飽型逐步過渡到小康階段,這時城市的消費群體已經越來越重視生活的質量和品位,對著裝的品牌意識已經越來越強,于是自上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鞋服的銷售由最初的批發模式逐步過渡到了品牌專賣的模式。期間,閩派男裝利郎以及閩派運動品牌匹克因為商業模式轉型不及時,差點陷入倒閉的邊緣。
蘋果、三星的智能手機為何能在短短幾年時間擊敗了曾經獨領風騷十多年的行業霸主諾基亞?因為蘋果、三星的智能手機更好的滿足了現代社會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和帶給消費者更好的消費體驗。萬達城市生活體的模式進入新市場為何能夠后來居上令當地傳統的百貨商場陷入經營的困境?因為萬達城市生活體更好的滿足了現代社會消費者吃喝玩樂穿多元化的需求以及帶給消費者更好的消費體驗。
毋庸置疑,現代社會城市消費群體的需求已經趨向多元化、對消費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把主流市場定位在城市的茶業連鎖品牌唯一的出路在于由原來的品牌專賣模式逐步過渡到能滿足消費群體多元化需求的商業模式而且必須通過硬件的配置和軟服務的配套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