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這是一個80后、90后甚至00后的時代。在全新的時代,你仍然繞不過一個詞——執行,因為執行就意味著結果,意味著活在當下,意味著把夢想變成現實。
然而,很多人存在一種誤區, 一味地強調“無條件服從”“沒有任何借口”“心態決定一切”等“心靈雞血”,表面上似乎是在積極抓執行,但長此以往,企業的執行力反而下降。這種所謂的執行力,絕對不是真正的執行力,我稱之為虛假執行力!
無條件服從-只強調員工“服從”,不強調員工智慧請輸入
很多人講執行力,很喜歡強調員工的無條件服從。這種觀念是OEM(代工生產)制造業時代的產物。實際上這是一種基于“規模制造”的虛假執行力,其本質是把人當成了工具。而現在與過去的不同在于:
過去OEM時代,強調員工無條件服從,目的是進行機械化大生產,規模效率;
現在是品牌創造時代,強調要激發和運用員工的智慧,目的是關注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獨特價值!
OEM時代,強調員工無條件服從
改革開放初期,當時的形勢是所謂的“兩頭在外”——原料在外,市場在外。在這個階段,我們打造出來的是一大批代工企業,以山寨模仿為潮流,以速度為競爭優勢。
此時,以代工企業為代表的中國經濟發展,技術是西方的,產品是西方的。企業要做的只是模仿,要的就是快,要的就是把成本降低,要的就是員工服從。
此一時,彼一時,現在時代變了,“無條件服從”反而成了劣勢。
品牌創造時代,強調員工智慧
今天的中國經濟正在從制造轉向創造,從OEM制造轉向品牌制造。
準,是這個時代的特點。誰能夠準確理解消費者的內在需求,誰能夠讓員工創造性地滿足客戶,誰就能活得好。
準,就要關注消費者,就要激發員工的智慧!
沒有任何借口-只強調員工責任,不強調領導者責任
沒有任何借口”是前些年很流行的口號。這個口號在軍隊也許很有價值,但在講究品牌與創造力的今天,“沒有任何借口”就是一種虛假執行力!
為什么?因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讓人把“借口”講出來,也許正是我們改進工作、創造價值的地方。有句話說得好,“問題即機會”,但“執行力”已經變成了領導者的首選借口,如果公司做不好,一句話就推得干干凈凈——“執行力不行”。于是,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公司戰略是沒有問題的,就是執行有問題。”
這句話表面上沒有問題,但如果認真分析一下,就有問題了。
拿學生學習打個比方。很多家長都會說:“這個小孩不認真讀書。”那么,小孩為什么不認真讀書呢?家長會說,他們其實給孩子制訂了一個計劃,給孩子構建了一個未來,戰略沒問題了,就是小孩執行力不行。
看起來好像沒什么錯,但我們都有切身體會,知道孩子不學習,是因為不想按家長提出的計劃學習。換句話說:家長常常忽略了自己的責任,即尊重孩子,讓孩子自己做計劃。清楚了這一點,再去談孩子的執行力。執行力的天然結構是不能切割的。
我的結論是:這個工作主要是領導者的責任,不應該是員工的責任!北上抗日,毛澤東也要自己做通團隊的思想工作。
我們過去在強調員工執行力的時候,其實強調的是,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因此,領導者不需要多說什么、做什么,考核就行了!發獎金就行了!這是一種什么邏輯?!執行不是簡單地讓敢死隊沖鋒,這套邏輯的背后,是執行力的誤區:我們過分地強調員工的責任,不強調領導者的責任。
心態決定一切——只強調員工心態,不強調制度和流程
大家要明白一點:現在很多公司熱衷于心態游戲。可為什么執行力會變成心態游戲?
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沒有花時間去認真研究一件事情的順序或者邏輯結構。公司沒花最大的力氣去做這件事,而只是呼吁讓員工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突破一切障礙、去戰勝一切困難,這時候,執行就成了虛假的心態游戲。
舉個例子,有人掐著時間趕飛機,稍微一堵車,主觀能動性就出來了。他就猛跑、猛沖,甚至跟人吵架。為什么?沒時間了。
為什么沒時間?因為他沒有提前做準備。
反過來,這個人如果先在網上把登機手續辦了,然后坐地鐵去機場,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了。
這些準備工作沒有做好,他選坐出租車,可能選的還是一個駕駛技術不怎么好的司機,然后時間還很趕,最后一切就都取決于執行力了。
所以,執行力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假象:虛假執行力聽起來很好,卻很害人,因為虛假執行力導致的結果是:公司永遠做不大!或者,做大了也會總出事,就像今天的蒙牛一樣。強調員工的心態,不強調公司的組織制度和流程,公司小還沒關系,公司一大就出大問題,這是虛假執行力的典型表現。
集體利益高于一切——只強調團隊利益,不強調個人利益
虛假執行力的第四種表現,是強調在團隊執行時,提倡所謂的“集體利益高于一切”,卻不強調個人利益,更不強調個人利益與團隊利益共贏的團隊文化。
這樣的結果是:時間一長,大家都反感集體,覺得被集體愚弄了。
為什么會感到愚弄?因為個人永遠是商業的出發點,或者說,每個人參與商業活動,首先考慮的是個人利益,然后才是集體或團隊利益。所謂的市場經濟,就是一種制度設計,讓個人追求利益的時候,他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同時得到實現。
市場經濟能夠勝利是有原因的。同樣,所謂的公司,也是一種制度設計。這種制度設計的核心在于,每個人為團隊利益考慮的時候,個人利益會自動得到實現,而不是損害個人利益。
我們要明白一個基本點:現在很多公司都在講團隊執行,把團隊抬得至高無上。這表面上沒有錯,但認真去看,會發現背后有很大的問題:在強調團隊的時候,這不是真正的團隊精神,也不是真正的團隊管理!真正的團隊是什么?
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吧:家庭可以說是中國最好的團隊了,那家庭是如何形成的?我們過年為什么要回家?清明為什么要回去祭祖?為什么要參加婚禮?為什么要給老人祝壽?
請問,家庭只不過是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基于血液關系的一種利益認同。大家相信,每一個人的付出,都會得到其他人同樣的回報,這就是家庭文化,家庭凝聚力只是家庭文化的一個體現而已。
所以,真正的團隊是什么?
只有讓一個員工內心對團隊有真正的歸屬感,感到團隊的強大就是個人利益的強大,這個團隊才是他的團隊。
如果我們內心沒有歸屬感,利益沒有實現的渠道,對公司有不同意見也沒有辦法反映,有人破壞了公司的利益(或者個人利益)也沒有辦法制止……卻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說,“為了團隊你必須這樣做”,又會是怎樣的場景?所謂少數服從多數,就成為強迫的借口。
“木桶短板”——只強調競爭力,不強調核心競爭力
第五個虛假執行力,體現在很多公司強調的執行中,沒有強調獨特的客戶價值,執行遠離了核心競爭能力的打造。
大家要明白:為什么真正有效的執行不是做多而是做少?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中講得很清楚:要想真正有效,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放棄不值得做的事。
這就是說,執行力的本質并不是木桶理論,去補短板,執行力是長木桶理論,要揚長避短。
在木桶理論下,由于找不到方向,于是到處補短,仿佛執行力就是勤奮、加班,就是玩命地工作。這是虛假執行力盲目執行的表現,同時也是對執行力最大的誤解!
所謂執行,就是創造公司和客戶想要的結果。問題是,結果有很多,你想做出什么結果?公司的事很多,員工的精力也有限,我們到底要做哪些事?
執行力的本質是做投資回報率最大的事,而最大投資回報率是由客戶決定的,如果打掃衛生不外包,綠化也不外包,員工要把所有工作上的事都做了,上完班之后還要打掃衛生,有哪件事能做到真正的高水平?員工執行力就超強了?
所以,執行力有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領導者要把最核心的客戶價值(也叫獨特客戶價值)定義出來,作為員工的奮斗目標!
而聚焦的做法,理論上,稱之為核心競爭力理論。核心競爭力強調的是發揮長處,而不是修補短板。
真正的執行力,強調的是“斜木桶理論”。執行力并不要求像木桶理論那樣,每塊木板都一樣齊。真正的執行力,要求的是,我們的優勢在什么地方,就應該把那塊板加長,然后將木桶傾斜起來裝水,這樣不是一樣可以裝得了很多水嗎?
換句話說,缺的東西怎么彌補?外包就行了,讓別人去做。
耐克把運動產品的設計能力發揮到極致:美國人工成本高,就把生產外包給亞洲。揚長不補短,所以優秀!
想要核心競爭能力?就要懂得一點:取長補短、全面發展,只會造就平庸。請記住一句話:“均好”與“平庸”往往是同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