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鮮花自從被人賦予一定的含義后便不再單純的用為欣賞使用,特別是各類鮮花擁有的花語被廣泛傳播后,將鮮花作為禮物送給他人逐漸成為了一種流行,網絡上還流傳著“萬千情話,不如一捧鮮花”的說法。就目前市場形勢來看,國內的花卉行業尚處于高速擴張的階段,人們對鮮花的需求量日漸增大,開一家鮮花店無疑是一個極具投資價值的項目,但是開一家花店的利潤怎么樣呢?
售賣花卉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個暴利的行業,在七夕、圣誕等特殊的節日,很多花店的營業額都能破萬。一束鮮花的主體一般由十來朵花組成,再加以一定的包裝和裝飾,售價往往在百元以上。以代表愛情的玫瑰為例,一般通過當地花卉種植園進購的玫瑰,單支成本價格在1-2元錢左右,而賣出去的零售價基本都在5元以上,而每逢節假日這個價格還會較大幅度的上漲,接近單只10元左右。所以即便是除去包裝和其他原材料的成本,鮮花店的平均毛利潤還是能達到60%-80%左右。這也就意味著每月營業額在5萬的時候,將有3-4萬元的毛盈利。
但是事實上鮮花店的實際利潤沒有上述的那么恐怖。一家小型鮮花店的房租、水電、人力、稅收等花費每月大致就會在1-1.5萬元。而且鮮花易損傷、保鮮期短,在經營期或運送途中很容易產生損耗。尤其是在銷售淡季,鮮花很容易因滯銷導致枯萎死亡,這其中的損失只能由經營者自行承擔。這樣粗略的估算下來,營業額在5萬左右的花店每月的純利潤只有1-2萬元,如果創業者不雇傭店員自行經營的話,利潤空間會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以上的數據只是理論數據,實際經營還會存在不少的變數。很多看上去生意冷清的花店,通過線上銷售,每月的營業額難以估量。市場上經常可以見到兩三公里內有多個鮮花店并存的現象,側面也就體現出了鮮花市場潛在的旺盛消費力。而且與很多發達國家相比,國內鮮花消費絕大部分集中在禮品鮮花上,在日常鮮花的消費上極少,相信隨著國民生活水品的提升,人們對鮮花的消費會越來越越普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