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湘鄂情在北京西站北廣場對面開出首家“味之都”快餐店,拉開進軍中式快餐的帷幕。然而半年過去了,記者近日走訪時卻發現,該店目前已經停業。
對此,北京湘鄂情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訚肅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給出的解釋是:“北京西站那邊地理位置不佳,目前正在籌劃中斷該店。”他同時表示最近定增募資的4.5億元除了補充流動資金外,還為公司全產業鏈發展的各項計劃提供保障,其中也包括快餐門店的擴張。
“味之都”北京水土不服
半年前,湘鄂情將其北京首家“味之都”快餐店選址在人流量非常大的北京西站正對面的西新隆商場,打著“機器人炒菜”名號轟轟烈烈開業。然而12月19日《投資者報》記者來到此處,卻發現這家環繞在多家快餐店之中的“味之都”緊鎖大門,陳舊的品牌海報上面也并未顯示與該店有關的任何信息。
“北京西站那邊地段有點問題,目前已將該店更換到阜成門那邊的萬通商場。”訚肅對記者說,北京西站的門店正在考慮是否要徹底停止運營。
此前,據湘鄂情董事長孟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將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為開端,計劃在3年內開500家“味之都”快餐店。而對于此說法,訚肅也表示否認,“我們沒有過這樣的計劃,至于現在北京的開店計劃主要還是看選址情況。”
現在“味之都”的發展情況是:上海64家門店,北京1家。這個數據和半年前湘鄂情收購“味之都”后的情況一樣,可以說這半年來“味之都”在湘鄂情的手中并未發揮更大影響。
據“味之都”的線上平臺“天天我要吃”上海網站顯示,“味之都”在上海即將開業32家門店。該網站服務人員表示這些門店將在明年1月份開業。
“‘味之都’本來就是上海的品牌,據我觀察其在上海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基本在上海市區大多數地區能看到該快餐門店。”上海博蓋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劍鋒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他認為,該品牌的餐飲特色也是以上海菜為主,而且也僅是區域性品牌,如今進入北京自然會遇到一些阻礙。
網購平臺不見起色
湘鄂情的快餐計劃除了線下門店的擴張還搭建網絡銷售平臺,并且消費者通過該網絡平臺不僅可以訂購湘鄂情“味之都”出品的各類快餐,也可以購買經過農殘檢測后合格的生鮮蔬菜、嚴格檢疫后的肉類制品,還可以預訂湘鄂情中央廚房生產的各類半成品和成品。
然而據記者觀察,目前該網購平臺依舊只是一個訂餐網站,分為北京和上海兩個入口。而且北京地區的送餐網點據地圖顯示依舊是9個。
“我們的網上餐廳上線后,不僅僅銷售湘鄂情的快餐,還要把它做成一個大型農產品在線超市。”訚肅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而目前對于運作了半年卻并無太大變化的線上平臺,他只表示“這些都在計劃當中”。
當初,湘鄂情進軍快餐領域是由于“純做高端市場的發展是有限的,快餐作為大眾消費我們覺得這是個無限的市場”。
然而,時隔半年,湘鄂情2012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雖然實現營收10.35億元,同比增長13.9%;凈利潤1.1億元,同比增長45.45%,但是扣除補貼、收購帶來的公允價值差異和處置資產等的營業外收入影響,其凈利潤僅增長19.3%。
并且湘鄂情第三季度應收賬款較年初增長92.50%, 報告顯示主要是由于報告期內新增合并子公司龍德華應收賬款902.56萬元、味之都應收賬款 1127.21萬元,以及其他直營門店收入增長后信用簽單掛賬和代收未結賬所致。這也說明其公司的營收增長存在水分。
全產業鏈尚需時日
湘鄂情試水中式快餐之初就宣稱其要做“中國百勝”:以現在的門店經營為基礎,進行縱向延伸,橫向并購,進入快餐領域,同時在行業內進行合作兼并,用品牌合作的形式進入食品業,主攻“冷鏈盒飯菜肴”。
對于近日定增募集的4.5億元資金,訚肅就表示除了補充流動資金,就是發展新的并購計劃。他透露說,“公司正在尋找介于湘鄂情高端餐飲主業和快餐之間的并購機會;同時也在關注下游超市等零售方面的并購機會,之前收購了ST中農布局上游,同時也建設了自己的中央廚房進行食品加工,現在要將這些產品投放到終端。”
“做食品加工是對原有資源的利用,能夠提高其競爭力;然而要并購超市,做下游零售,對于餐飲企業來說風險就加大了。”高劍鋒說。
從以上事實來看,其全產業鏈的發展計劃至少在快餐這塊就不甚理想。
“不說此前說的3年500家這樣的速度,如果能做到3年100家就非常好了。”特許連鎖經營專家李維華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味之都”至少需要兩年時間才能跨越上海本土品牌的局限,首先在北京有所成長再擴張到全國。
文章由(lisong)網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