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你是如何看待“一帶一路”的?
李維華:“一帶一路”確實是中國提出來的一個打通區域經濟、打破原來國家之間、地區之間聯盟或者類似性質的一種舉動。“一帶一路”肯定是中國企業的機會,因為中央政府反復提這個問題,而且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機構已經形成了這種戰略合作,那么作為企業家都應該研究政策法規。“一帶一路”企業家必須要研究,它絕對是一個機會。“一帶一路”對中國企業家來說,既是機會也是威脅。機會在于我們可以籍此走出去,真正實現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威脅在于,別的地區和國家的企業和產品品牌也會因此走進中國,給我們帶來直接的競爭壓力。
記者:“一帶一路”給中國民營企業帶來了哪些歷史機遇?
李維華:無非兩個大的歷史機遇:一個是走出去,另一個是引進來。借助國家聯盟、地區聯盟,中國企業可以很快地走出去。國家肯定也會有一些支持的優惠政策。引進來的話,外國的這些企業品牌會進入中國,中國的企業可以在銷售渠道、品牌、經營理念等方面,學習和合作,這也是非常好的東西。
記者:為此,中國民營企業應從哪些方面修煉內功?
李維華:為此,中國民營企業應該系統性地去修煉內功。“一帶一路”是跨國之間的合作,我們在產品的質量上、服務的只來農工商,以及整個品牌的各個方面都應該符合甚至超過國際標準,否則,中國企業很難打入“一帶一路”,打入“一帶一路”的企業品牌聯盟中去。所謂系統化的修煉,按照我經常強調的,產品是根,模式是翅膀,團隊、人才是中心,品牌是方向,從這幾個方面,我們都要去修煉。
記者:中國民營企業順利走出去的最大障礙是什么?
李維華:中國民營企業順利走出去的最大障礙,自然有很多了,比如我們的產品呀、資金呀、人力啊等等。但是我覺得中國民營企業順利走出去最大的障礙是理念,是以顧客為中心的理念,要以國際化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要精益求精,要創新,這些理念才是真正的障礙。
記者:從政府層面講,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中國有關部門應該給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哪些政策上的優惠?你有何建議?
李維華:我的建議是,中國政府確實應該在知識,培訓、資金、合作伙伴的尋找、政府的補貼、標桿企業的帶領等等這些方面給中國優秀的民營企業上給與優惠和支持,讓中國企業有更多的機會與外國企業在國際舞臺上同臺競爭。
記者:要想成為“一帶一路”的受益者,中國企業應該如何提前布局?怎么做?
李維華:要想成為“一帶一路”的受益者,中國企業首先應該深入了解“一帶一路”的相關政策。其次,把“一帶一路”涉及的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產業進行全面分析,里面的跑冒滴漏都是我們發揮自己企業優勢的地方。再者,應該把自己的企業根據前面的調研做一些重新的戰略布局和系統的調整,組建團隊,利用“一帶一路”受益。
記者:你的企業現狀如何?對此,未來有何打算?
李維華:我們中國特許經營第一同學會發展到現在僅僅一年多,但是還是不錯的。在業內的口碑、社會效益,甚至在經濟效益上,都還是不錯的,受到了中國的店、連鎖企業、政府、媒體等各方面的高度認可。那么未來,我們肯定也會借助“一帶一路”舉辦“一帶一路”同學會沙龍、論壇、峰會等活動。因為零售、第三產業、連鎖、特許經營,它是任何一個企業,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的。中國需要特許經營。“一帶一路”更需要特許經營,毫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