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想成為特許商嗎?這是許多經營業主仔細思考過的問題,有了正確的決定,才有了他們后來的成功事業。你明白特許經營涉及哪些問題嗎?從你當前企業的規模來看,可能進行特許經營嗎?風險大嗎?在這一塊業務中是否競爭太激烈?而真正的問題在于,你怎樣才能知道自己已經準備好可以成為特許商了?
要成為成功的特許經營企業,下面的幾個問題是必須要考慮的。
是否有良好的現金流和利潤率?
第一個要澄清的問題就是特許經營的基本前提,即業務必須已經開始運營。只有一個周密的想法就考慮建立特許經營體系,是不明智的。現金流和利潤率意味著企業運營情況良好,并且終端消費者可以證明這項生意有可持續性和實用性。
多年來,有許多特許經營的企業來來去去。問問自己,你那還停留在想法階段的生意能吸引什么類型的加盟者。你是在請加盟者開始承擔未知數量的重大風險。發展一個特許經營體系要花費五到六個月的時間,而如果有過往記錄和運營經驗可以分析,會減少風險,這個過程會更專業,更實際,也更健康。
以Matchbox環球公司為例。這家澳洲維多利亞州的領先家用品零售商,在去年發展了特許經營體系后授予了第一家店以特許經營權。在考慮進行特許經營之前,科恩(Cohen)家族自從1996年就開始經營10家Matchbox門店。若沒有由忠實的消費者群體證實的良好經營紀錄,就不可能發展出一個尊重集團歷史并反映企業的商業現實和經歷的特許經營體系。
另一個例子是Grill’d漢堡店。自從2004年在維多利亞州霍桑市開業以來,Grill’d專業漢堡零售機構已擁有數家店鋪。在發展自己的特許經營體系、發展第一家加盟店前,Grill’d在維多利亞州開設了4家自營門店。
然而,要證明現金流和利潤率的情況,自營門店數量不必達到某個特定的數字。有些小商家在開辦了第一家自營門店之后就開始發展特許經營戰略和系統。這唯一的一家店鋪一般都運營了好幾年的時間,不過有些也僅僅運營了12到18個月而已。一旦企業超越了最初的創業階段,何時開始發展特許經營更多地是由創立者的雄心、專注或迫切渴望來決定的。過去有人把只停留在想法階段的東西進行特許經營,而將來還會有人這樣做。但是,事實證明,已經將想法付諸實踐,擁有可證明現金流和利潤率的門店的特許商,開拓和發展特許經營戰略會更有優勢。
是否有強烈的擴張欲望?
強烈的擴張欲望是特許商最重要的特點之一。果汁吧Boost Juice的創辦人愛麗絲(Janine Allis)、Grill’d的創辦人克勞(Simon Crowe)、三文治吧Healthy Habits的創辦人桑普森(Katherine Sampson)、快餐店Hungry Jacks的創辦人考因(Jack Cowin)以及咖啡連鎖Gloria Jeans的兩個創辦人歐文(Peter Irvine)和沙里(Nabi Saleh)都有這個特點。
有無數書籍定義了這種雄心勃勃的人。簡單說來,他們與眾不同的特質就是開闊的眼界、充沛的精力和建立事業的堅定決心。通常人們會誤解,以為經營業主決定當特許商就是為了賺錢而已。其實,在他們的事業開始發展之時,這些特許商甚至很少討論賺錢這個問題。
你是不是也如此雄心勃勃?你的企業從一開始就有多種意義嗎?
Boost Juice發展早期,只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市擁有兩家門店。但就從那時開始,國內和國際擴張就一直是公司發展思路中的重要思想。帶著持續發展的決心,這家公司在五年內深入到英國、印尼、智利、新西蘭、新加坡和中東GCC成員國,開創了企業發展的又一個激動人心的階段。
澳洲Gloria Jeans在創業之初,就決心以當地為數不多的店鋪為起點,逐步擴張為澳洲最大的專業咖啡零售商。在特許經營區域授權(Master Franchise)模式下,它最近剛剛兼并了其美國的母公司,并隨之進一步地擴張,開創了Gloria Jeans這一遍布全球40多個國家的咖啡連鎖的新局面。
強烈的擴張欲望可能在商業活動中的任何時刻爆發。但在企業起步階段,這并不一定被包含在發展思路中,因為有些人在業務中建立信心之前是不會考慮擴張問題的。關鍵因素是隨著生意做大而不斷增加的焦慮情緒,這種情緒轉化成了對企業增長的更遠大計劃的思考。
是否面臨人才挑戰?
你的企業是不是有堅實的基礎,有很大的發展潛質,只是苦于找不到人?如果找到合適的人才,是不是能夠達到更高水平的擴張或業績以提升你的品牌和核心競爭力?你的員工是不是在消費者中造成了對質量的擔憂?公司有多少時間耗在了人員問題上?所有這些問題都會促使人們考慮把特許經營作為企業的發展戰略。
找到必要的人員來經營,這對很多商家來說都是持續的挑戰,不論是在零售還是服務行業。在這個背景下,考慮特許經營并不僅僅是由于員工的數量,也可能是由于員工的質量。許多商業戰略的顯著特征和競爭優勢的基礎就是提供優質的服務或產品。在品牌發展中,如果員工無法經營到期望的標準,就必將危害到企業的生存。
在公司層面,找到并且留住最好的員工是采用特許經營戰略的最關鍵驅動力。Mortgage Choice集團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遍布澳大利亞400多家加盟店的發展過程,這是一個把特許經營作為人才戰略的實例。一些更為復雜的直接面向消費者的企業也建立在特許經營模式的基礎之上。在這里不妨舉幾個例子:麥當勞、7-11、 賽百味、肯德基、達美樂、Healthy Habits、Gloria Jeans以及Hudsons Coffee。
有必要指出,這并不意味著公司自營門店或由自己員工經營的店鋪就沒有任何作用。缺乏公司自營門店可能是現今許多特許經營體系的弱點之一。公司自營商業模式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Michael Hill Jeweller和Sports Girl。
真正要考慮的問題是,如果能把更多堅定的高素質的人才安置在合適的位置,你的企業能有什么樣的發展前景。
問詢者是否真想加盟?
這家店鋪可以被特許經營嗎?這是創業者和經營業主考慮發展特許經營的常見問詢,而其本身就有危險的成分。原因是,特許經營的成功是眾多動機因素結合的結果。現在特許經營越來越熱,人們也越來越經常地遇見可能正在考慮加盟或認識某個加盟者的人。有趣的是,這樣的最初問詢者很少能轉化成擁有足夠資金、簽署特許經營合同并投入實際經營的加盟者。這樣的人也有,但經常只是一些希望很快賺到錢或者對交易性特許經營(transactional franchising)模式感興趣的人。
特許經營權問詢過程中的關鍵角色是感興趣的一方—經常是消費者,他們已經認真審視了你的業務情況,并發現他們喜歡其中的一些關鍵特征。這些興趣的表達也可以來自現有的員工,他們可能正在考慮離開或者在競爭中創業。雖然這也很鼓舞人心,但是一個未來的特許商需要考慮他們的主要動機,用中長期的眼光來思考問題。特許經營項目的發展需要五到六個月的時間,這個階段本身就可以分辨出真正有決心的人。特許經營權問詢的確鼓舞人心,但仍然只是考慮進行特許經營的原因之一而已。
是否會中途放棄?
轉折點是很多人在生意發展到一定時間會遇到的。你會出|售而一走了之嗎?是不是可能在國內其他地方發展?是不是可能兼并競爭者?在考慮特許經營之前是不是還需要多經營幾家門店?
這與小經營業主考慮事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做出這些艱難決策的時機對于有些業主來說也許很早就來到了,對有些人而言則姍姍來遲。
很早就開始思考未來方向的人更多地有提前三步做好計劃的習慣。例如,許多人在開設第一家店鋪或流動門店的時候就知道自己以后會在恰當的時機轉向特許經營,于是就會關注品牌、流程、系統以及許多能使企業具備可擴張性的其他因素。專業餡餅零售商Pie Face在創業之初就意識到特許經營是未來戰略的關鍵部分,而這一意識引導了公司關注新產品規劃和開發、品牌建設和系統發展這些關鍵領域。
還有些人會在創業了三到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之后才做出未來發展方向的決策。
在企業領導人換代時,轉折點也表現在繼任計劃上。在Matchbox的戰略中,科恩家族的下一代參與生意需要考慮企業的中期展望。發展特許經營體系來補充現有的公司店鋪運營,這是家族下一代不斷參與生意及其開發一個全國性網絡的決心的關鍵部分。
是該繼續發展擴大還是保持現狀,這種決定的驅動因素就是在“強烈的擴張欲望”小節中討論的創業者的動機。pagination}
是否有更強的競爭力?
競爭在經營業主的思考過程中總是一個很有趣的驅動力。簡單而言,有三種選擇:我們要做得更好,還是與別人相同,或者更差。這不一定是時機問題,先入優勢不足以解釋這個問題。Boost Juice并不是第一個進入市場的,但卻成為了市場的領導者。同時,也不宜過于關注競爭問題;更好的做法是專注于你能夠控制什么,而不是在別人在做什么方面費盡腦筋。
競爭的重要性只是看待當前狀況的一種角度。任何企業的成功都是大量因素結合在一起的結果,而大部分因素就是執行。誰曾想到,在一個已有數家匹薩集團和一家地位穩固的餐飲企業而且利潤壓力大的行業,多美樂的匹薩集團會如此迅速地崛起呢?而多美樂公司成功的公眾持股,證明了其商業計劃的成功和強大的執行能力。
資本是否充足?
進入特許經營業的有兩種人。一種以為特許者和受許者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事業為目的。一種則以賺錢為目的積極出|售特許經營權,他們更關注特許經營權,而不是對終端顧客的價值主張。
特許經營項目的發展是特許經營體系的基礎。在這個階段,要做出大量的關鍵性決定,這些決定對事業未來的成功至關重要。在特許經營領域,需要尋求專家的意見,以確保特許經營體系的發展達到了優質的標準,因為這一標準將為整個事業的發展提供基礎。
一個特許經營體系的發展要花費五到六個月的時間,投資在70,000美元到200,000美元之間,視業務的種類和狀態而定。你需要如此不遺余力地去發展特許經營體系嗎?這是相關人員必須做出的判斷,而對最成功的特許經營體系的研究發現,特許經營的優質基礎非常重。
由于體系需要發展,就有必要考慮企業的資本是否足夠,理解發展所需的投資以及這些投資對營運資本帶來的影響。大多數正在出現的特許經營體系都在依靠營運資本或負債發展。沒有必要的資本就考慮特許經營戰略,會導致企業走捷徑,而結果是不言自明的。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你要發展和采用特許經營戰略,就需要投資適當的時間和金錢。要么就做對,要么就不做,這樣才能避免以后的麻煩和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