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織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是指組織面對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而進行改革和適應的過程,它為組織發展提供達到目的的手段。
(一)組織戰略
美國著名企業史學家小阿爾弗雷德·錢德勒,于1962年發表了他的第一部主要著作《戰略與結構:美國工業企業史的若干篇章》,他以杜邦、通用等四家企業為主要案例,詳細考察了20世紀前期美國大企業從直線職能結構向多部門結構轉變的過程,并提出“結構跟隨戰略”的主題,即企業擴張戰略必須有相應的結構變化跟隨。由于這部名著,錢德勒被認為是戰略管理領域的奠基者之一;而戰略與結構的互動,也從此成為企業戰略研究中的永恒主題。組織設計與變革必須考慮未來的發展戰略。
戰略是組織未來發展的藍圖,但是組織的戰略制定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組織規模的擴大,環境的變化,經營重心的轉移,戰略也應不斷地發展變化。戰略變化要求組織做相應的調整,重新確立關鍵性職能及其承擔機構的地位,調整好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分工協作關系,甚至改變組織成員的工作方式方法。戰略發生了變化,而組織沒有做相應的調整,那么組織不僅不會有助于戰略的順利實施,反而會成為戰略實施的障礙。因此,在進行組織變革時,一定要始終關注戰略。
(二)企業成長
企業成長意味著組織規模的擴大,經營范圍的拓展,生存期限的延長,在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中,有著不同的工作重點和不同的組織特征。連鎖企業的規模包括數量規模和空間規模。企業規模擴大直接增加了組織結構的復雜性,一方面分工細化,部門和崗位的數量增加,增大協調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管理層次也會增加,導致分權增多。許多國家將門店數量10家以上稱為連鎖商店,正是因為門店數量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帶來管理方面的根本性變化,包括組織結構的變化。而當連鎖企業發展到100家或者l 000家以上時,組織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已經與初創時大不相同,需要對組織結構重新調整以適應新的需要。當然,連鎖企業所輻射的空間范圍也對組織結構有直接影響,一個區域性連鎖企業與全國性連鎖企業或跨國企業在組織結構上會有較大的不同。
(三)經營技術
信息技術在今天的連鎖企業經營中的運用已十分普遍,它將企業從封閉的經營與管理帶人整個社會的開放協同工作中,引起了整個產業鏈從傳統孤立到有機協同互動的變化。信息技術的運用程度和方式不同又直接影響著連鎖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的不同。例如,沃爾瑪為了實現顧客快速響應并降低物流成本而設計了持續補貨系統,將企業內部的信息系統與供應商信息系統有機地連接起來,實現了信息互享平臺和合作雙贏,這一新的商業流程的運用要求沃爾瑪的組織結構進行相應變革。另有研究表明,信息技術的應用將導致企業管理層次的減少而出現扁平化趨向。這都說明企業的經營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對組織結構產生巨大影響。
連鎖組織的設計不是一勞永逸的,由于上述各項因素隨時都在發生變化,當環境發生變化而原有的組織結構不再適應時,需要重新設計或重組變革,并采取有效的變革管理措施使之順利地過渡到一種新的狀態,即常說的“組織再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