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在95歲高齡辭世的曼德拉是一位罕見又勇敢的領袖。但有點諷刺的是,他在經濟上卻有些畏首畏腳。他讓后種族隔離時期的南非朝著一個金融穩定的基本上自由的市場經濟邁進,并避免了鄰國的津巴布韋犯下的錯誤。但,也正是由于他,該國的經濟發展緩慢,而且依然被不平等所困擾。
早年在非洲議會時,曼德拉在經濟上還是極左派。情感上,他似乎從來沒有放棄過這一趨勢,比如1991年在訪問古巴時表示“古巴革命是所有愛好自由人們的靈感之源泉。”
然而1990年,在曼德拉被囚禁近30年重獲自由并于1994年成為南非的首位普選總統后,反資本主義經濟學基本上已被人們所唾棄。
而最可能的替代毫無疑問是凱恩斯主義,曼德拉是該思想的正統追隨者,在對政府開支控制下公共債務占GDP的比例逐漸降低,同時又追求政府指引的工業方針,鼓勵黑人掌權的主要工業集團的發展。只要有政府和受優待的本土集團的參與,當地的跨國公司的投資就會遭殃。
曼德拉的財政部長曼紐爾(Trevor Manuel)于1996年制訂了一個名為“增長,就業和再分配”(人稱“GEAR”)的戰略計劃,但該計劃所拉動的經濟增長差強人意,大宗商品價格依然低迷,而且在就業和再分配上也沒有起到什么效果。
1999年,80歲的曼德拉退休,曼紐爾卻一直任職到2009年,期間在經濟政策的大方向上鮮有改變。從那時起,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強曾幫助南非的經濟增長,但人均增幅緩慢,從1994-99年間的年均1.4%提高到2000-12年的2%多一點。失業率居高不下,2013年為約25%左右。
事后來看,曼德拉和曼紐爾失敗在沒能關注國內儲蓄和資本形成。居民儲蓄率從1994年GDP的2.8%的跌到2000年的0.8%,而且在居民增加杠桿的情況下繼續保持低水平,這也反映了極低的儲蓄率和偏重消費的稅收體系。
曼德拉的遺產是的統一和諧,將南非從社會和經濟上都凝聚到一起。但中間偏左的經濟政策卻證明了其缺乏遠見,未能制造繁榮,并如他當初所希望那樣真正的減少不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