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2家店的時候你不會覺得供應鏈的重要性,但當你生意越來越好,準備擴張、希望擴大生產規模時,供應鏈的好壞就會直接決定你的未來。對于一個餐飲企業而言,能否走的長久、走的遠,對供應鏈的關注是重中之重。
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然進入供應鏈競爭時代。不只是蘋果、英特爾這些科技企業,也不只是服裝、生鮮等各路電商,即便是傳統的餐飲業,也都在摒棄傳統供應做法,重構現代的供應鏈系統。
由于餐飲企業眾多、競爭激烈,大多從1-2家門店起步,因此感覺不到現代化供應鏈的重要性。但一旦進入擴張規模的階段,供應鏈的好壞就會直接決定未來。不是影響,而是直接決定!
因此,對餐飲企業來說,供應鏈策略是必須面對的、從一家店就要開始布局的戰略級工作。
今天,我們來看看一家餐飲企業為了更好的管理92家分店,更好的面對未來的競爭,是如何重構其供應鏈系統,它的具體步驟和方法。
在這場變革中,可以采用搟面杖模式,“中間粗,兩邊尖”,搟面杖模式的一頭就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另一頭是便是供應鏈。而中間則是需要高效的流程對接。
一、明確定位,了解用戶是誰
要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供應鏈系統,首要問題就是:用戶是誰?
只有勾勒出用戶的特征,描繪用戶畫像,才能提煉出消費者需求,從而倒推出有針對性的流程優化,讓供應鏈真正發揮作用。
激烈的市場競爭態勢,讓如今的供應鏈不再是“老板想賣什么賣什么”,而是反向重構,消費者的需求是什么,必須搞明白。
如何細化消費者需求呢?
門店調查問卷。
看似傳統甚至“老土”的方法,由于需要人力進行瑣碎的整理工作,往往被很多企業忽略。但由于能直接接觸到用戶,體現用戶真實聲音,因而事實上非常行之有效。
從快速消費品行業得到的借鑒。“當可口可樂公司通過深刻市場調研決定一聽可樂多少錢的時候,餐飲還處在賣多少錢一盤都無所謂。在這方面,麥當勞、肯德基為我們在流程上作出典范,中餐需要跟他們學流程和管理。”
二、明確供應鏈目標
確定用戶理念后,接下來的問題是明確供應鏈構建的主要目標。
根據企業情況以及行業競爭狀況,將效率提升作為供應鏈改革的核心。具體來說,圍繞著三個方面:
1 對食材使用效率的提升——要減少不必要的食材損耗 2 對生產效率的提升——讓更專業的生產單位解決你做不到的事 3 對服務效率的提升——讓消費者通過產品所感知到的服務升級
三、重新定義采購職責
采購崗位是供應鏈控制的重中之重。供應鏈重構后,采購崗位的職責必然發生變化。
此前,采購的工作是“一維”的,只需要思考如何找到價優物美的食材,為企業節省成本。但隨著供應鏈模式的改變,采購在企業當中的角色也發生著變化。
1.讓采購走在前面
“采購前置”是對“消費者為先”的供應鏈策略的具體做法,曾經的采購人員往往“躲”在后面,只負責提供產品,主要工作指標是降低成本。
現在,采購跟供應商都要走在前面,根據數據反饋和店內消費情況挖掘消費者需要,然后站在企業角度思考,要提供什么樣的食材。
2.多向對接
在完成對消費者需求的了解后,采購部門便開始了“協調員”和“講解員”的角色。
“我們會給市場部和研發中心建議,市場部拿到這個食材后,他也會去供應商那里了解,蝦從哪兒來,健康賣點以及營養成分。采購部的角色在改變,從以前單純的采購,現在會參與到整個供應鏈系統中的生產加工。”
3.平臺化控制成本
如今供應鏈平臺的興起,有的企業也開始關注這樣的互聯網平臺,平臺本身會去調研,他們有很多資源,成本低,透明化,不會有吃回扣等情況。
“我們現在需要控制每個環節的成本,要跟幾個供應商同時談報價,把價格透明公開,供應商和企業形成聯盟,同時餐飲企業也互相抱團,聯合采購,需求低價。”
四、供應鏈分工協作
目前市場中的大量中央工廠、中央廚房實際是上是供應鏈變革中的首要功臣,餐飲行業得以進入“分工協作”的工業化階段。雖然有的企業有自己的中央工廠,但他們還是認為,這個工廠是個重模式。
目前來說,餐飲的后端供應商還不夠成熟。但是,激烈競爭的市場有良好的傳遞機制,當餐飲企業有強烈的需求時,市場自然會催生對應的供應商為其服務。
筆者注:關鍵問題在于,作為采購方,要如何約束、管理供應商,讓其服務遵循同樣的用戶理念,即“健康、高品質,回歸家庭”。
五、核心抓在手里,有所為有所不為
工業化與工匠精神,二者如何平衡是餐飲業供應鏈的一個難題。不同的解決方式,就決定了不同企業的市場立足點。
高效的供應鏈可以降低成本,但是,餐飲業要追求是,降低“流程成本”,而非降低“食材成本”或“制作成本”。從一開始,就要堅定清晰的思路:好的供應鏈既要保證口味的高度標準化和食材使用效率的高標準,同時也要滿足消費的挑剔以及產品對餐飲品牌本身的深刻表達。他們認為,唯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持續、穩定、高效、有利潤的發展。
具體就是,要堅持“去工廠化”。在不同流程節點使用不同生產模式,能夠標準化高效率的就拿到外包的中央廚房,不能標準化的則堅持在廚房現場加工完成。用餐飲業的語言來說,最終的菜品體現一定要“有溫度”,“有人情味”。
怎樣讓它脆爽可口?拿到門店去現切,雖然大家現在都能找到好土豆,愿意多花錢了,但我們比別人領先一步:就是拿到門店切,離消費者最近,所以大家覺得好吃。”
這個選擇無疑會提高供應鏈成本。要么專門設置崗位,要么對現有人員進行培訓,增加崗位職責。選擇后者,據稱其旗下的切菜師傅們花了一兩個月苦練切土豆絲的技術,手切壞是常有的事兒。
供應鏈是餐飲品牌構建中最基礎,也是最復雜的命題。餐飲業的戰爭就是供應鏈的戰爭。概括其重要性:“餐飲企業沒有供應鏈做支撐,采購做保障,你如何擴張?又怎么能規模化?”
如果現在不方便閱讀,可以先分享到朋友圈保存,下次再觀看!本文來自網絡圈。
文章版權當屬原作者,若有侵犯,請及時聯系我們:diyitongxuehui
欲了解詳情請關注“第一同學會”微信號:diyitongxuehu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