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爭奪線上商超,阿里巴巴與京東站的火熱。
商超快消品類對物流要求高,這將是決定這場戰(zhàn)爭走向的關鍵因素之一。
天貓超市采用的是菜鳥網絡,從倉儲到分揀再到物流,需要多家不同的公司主體和站點進行分包,效率和可控性不及京東自營的強。這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這點在界面新聞記者自己的體驗中也出現了。即使是早上11點前在上海地區(qū)下單,也出現了次日達的情況。
天貓超市負責人江畔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菜鳥會專門為貓超開倉。去年8個,今年就升到12個了。僅廣州貓超倉的第三期設備我們就投入了1個億的資金進去。”
為提高貓超的物流效率,投入還將繼續(xù)增加。江畔提供的數據是,未來兩個月,天貓超市和菜鳥網絡還將新開一批倉儲,使天貓超市專用倉從目前的12地分倉升級為19個大倉,將11城本地化運營升級為31城本地化運營。9月,天貓超市還將正式開始“夜間配送”服務。
根據測算結果,1萬平方米的普通倉建設費大概要在500萬元左右,還不包括生鮮、冷庫的建設。建倉的前期成本投入巨大。
大潤發(fā)董事長助理蕭邦宇認為,京東在倉儲和品類上需要做好優(yōu)化。“尤其像垃圾桶、掃把、鍋具、拖鞋等這種占空間的非快消商品,對顧客需求無法判斷,存貨周轉天數也就無從判斷。這種數據和經驗需要累積。”
無論京東超市,還是貓超的商超倉都是單獨設立的。以京東華南倉為例,占地1.6萬平方米,輻射包括廣州、深圳、東莞在內的一級城市以及福建、海南、廣西等省份。
據楊維生介紹,為了實現高效生產,京東是按照商品的品類進行劃分的。比如,食品母嬰、圖書、3C數碼、小家電、服裝都是按照不同類目的倉備貨。 最直觀的體現是你在京東買個蘋果手機和一本圖書,系統(tǒng)會拆分成不同的子訂單,從不同的倉儲發(fā)貨,最終統(tǒng)一到站點集合,給客戶送過去。
換言之,京東超市的運作模式有點像一個微縮版的“京東商城”,除了采購選品更細致外、自營為主,它的發(fā)貨渠道、配送邏輯都與B2C京東商城自營業(yè)務一模一樣。甚至,在搜索導向上,如果在京東超市上搜不到的內容,它會顯示部分京東商城頁面。
或許連京東自己都沒有特別想分清超市與商城的界限。京東超市運營人員小麗向界面新聞記者解釋稱,這種現象確實是存在的,原因是為了不給用戶留下“搜索結果為空”的不好體驗。
這樣的解釋也反應出,京東超市內部都沒有意識到“一站式”購物體驗的重要性,以及線上超市需要與商城區(qū)隔開來,否則建立線上超市又有什么意義呢?
聯(lián)商網聯(lián)商零售研究中心副主任云陽子認為,京東當下獲得的肯定是源于2007年對線下物流的“手術式”改造。倉儲已經成為京東最重要的資產之一。銷售不好,就容易產能過剩,在京東內部,對于劉強東的物流政策也有疑慮。
商超品類正好是驗證劉強東物流模式的指標。“往大了說,商超一戰(zhàn)的勝負涉及劉強東適不適合做CEO的高度。”云陽子說。


Copyright ?2005-2015 特許經營第一網版權所有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qū)南三環(huán)西路16號搜寶商務中心2號樓
電子郵箱:liweihua169@126.com 京ICP備1804747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