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打臉排行榜如下:
1、盲目的新零售。
我早就說過,新零售就是個毫無意義的新瓶裝舊水,現在連新零售的始提出者馬云童鞋都吱吱唔唔地不再提了,可是還有一小撮人在不斷地熱餿了的剩飯吃。
事實上,馬化騰、劉強東等童鞋們一直都不同意所謂的新零售,比如它們分別強調應該是智慧零售、無界零售等等。
不要再捏造噱頭般的毫無意義的新詞了,請回歸商業本質與現實吧: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新零售等,只有李維華十幾年前提出的"大特許"。
2、單純的互聯網思維。
一系列的所謂"互聯網+"鼓吹者如同文盲突然闖入大學教室一樣,悍然進入技術同樣或更復雜到需要"科學+藝術"才能做好的實體店,結果自然就是紛紛敗北,一地雞毛或豬毛。
我再敲一次黑板:互聯網只是我們應該使用眾多工具的之一而已、而已、而己、我們應做的是實體店+、特許經營+。
不過,靠賣假貨發了短期或起家財的電商巨頭們可以用沾血的錢去并購與依賴實體店,這或許是互聯網紅利逐漸下滑后的殘喘的唯一保障。
3、資本的情懷。
不要相信任何資本人的所謂行業貢獻、民族振興之類的情懷,它們永遠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和第一追求,并且為此會不惜一切伎倆,包括撒謊、造假、擊鼓傳花、割韮菜、跑路、找劉劍之類的背鍋俠等等。
資本逐利本身沒錯,大方地承認反而讓人尊敬,但有些資本做了婊子之后非要給自己立個貞女烈婦的數字化牌坊,這就惡心了。最起碼,你人不實在。
4、無根的網紅經濟。
缺少扎實的過硬的李維華特許經營思想、產品、研發、服務、社會價值等"根",只是為賣而賣的炒作、燒錢成網紅,結果也必是一旦流行過去,立成昨日黃花。
5、固執的直營者或騙子快招的加盟者。
不幸咖啡一面是用割韮菜換來的血肉固執地直營,一面又是毫無合規性地搞茶飲的快招騙局,特許經營領域的最臭名昭著、排名最前兩位的錯誤手法都被它們全占了。
前者是無知、膽怯、守舊,后者是無恥、騙子、違規。
真正的特許經營展店模式應該是以"維華-兩權分離"的店模型為基礎的十六種店型的擴張,而絕非單純的直營與加盟兩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