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我們做世博特許商品,就是要將文化、商業與產品品質結合起來,為世博,為公司,也為游客留下一些精品。”瑪戈隆特骨瓷(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瑞拿起桌上一個雅致的青花骨瓷杯,指給記者看杯身上的中國山水畫。
上海世博會特許商品經營辦公室(下稱“特許辦公室”)銷售管理部部長辛覺慧介紹,目前已經投入市場的世博特許商品有28大類6000多種,包括家用玻璃制品、家用陶瓷制品、家用金屬制品、玩具、禮品、運動用品、鐘表、家用紡織品、貴金屬制品、集郵品、世博福利彩票衍生品、食品(僅限于出售禮品包裝食品和休閑小食品)、生活用紙制品等,種類已經超過了奧運會。
李瑞表示,北京奧運會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做特許商品,沒有經驗,因而也沒留下多少真正能夠傳承的東西,但世博會特許商品生產商中有許多都是做過奧運會特許商品的,不僅有經驗,也有意愿為世博留下一些精品。“這些商品由于設計、工藝上的成本很高,對企業利潤的貢獻并不大,但這是我們對世博的貢獻。”李瑞說。
企業轉型升級的舞臺
在一般成本之外,特許商品必須按照統一零售價上交2%~7%不等(貴金屬產品根據含量的不同,特許權費在0.8%~8%之間)的特許權費,但企業并不能隨意漲價。辛覺慧介紹,特許辦公室有一個專家小組對商品的定價進行指導,“所有產品的定價要經過特許辦公室的審核,而且原則上不能調價,如果要調,一定要報批才可以。”
李瑞表示,企業做世博特許商品,著眼點并不在利潤,更多在于企業形象、品牌和研發能力的提升,以及市場渠道的開拓。而特許辦公室研發招募部部長朱民也表示,特許經營的目標之一是為企業搭建市場平臺,讓外銷品牌走進內地市場,讓老的品牌獲得新的市場,讓區域品牌走向全國市場。
時運達(深圳)電子有限公司是想借世博會開拓內銷渠道的公司之一。該公司銷售經理肖甜甜告訴記者,奧運會手表類特許商品的銷售總額為5000萬元,預計世博會的該類市場與之相當,公司的目標是能占有20%的份額,并打開市場渠道。
而北京桑子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則更希望開拓南方市場。該公司張姓銷售經理坦言,公司目前的市場主要在北方,此次推出世博特許商品,正是要用一批融合了中國文化、世博元素的精品,在中國傳統的絲綢產地搶占一定份額。
200億元的大蛋糕
據媒體報道,世博園區公共區域零售面積約1.3萬平方米(未含文化中心內零售面積),分布在世博軸、城市最佳實踐區等設施的8個出入口。由于世博會的游客預計將高達7000萬人次,以人均消費世博紀念品、禮品預期為30元估算,僅園區內的預期零售總額就將達到21億元。而全部世博特許商品的銷售總額,上海世博局的目標是200億元。
24日,在世博會特許商品供需對接會上,上海市商務委副巡視員胡文君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世博特許商品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80億元,已完成目標的40%。
辛覺慧表示,特許商品生產商的招募將在世博開園后中止,而零售網點則將繼續擴大,即使世博開園后,仍然歡迎有資質、有實力的零售商參與進來,“我們希望產品能增加到8000到10000種,網點能增加到6000到8000家。”
如此巨大的商機,對正處于復蘇背景下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劑強心針。李瑞表示,到目前為止,瑪戈隆特為世博生產的特許商品,已經達到170個單品,銷售額超過了1000萬元。李瑞預計,到世博會結束,該公司的特許商品銷售額可達1.2億元。
文章由(lisong)網編輯整理

